過了傳奇的『海晏堂』之後,不久右手邊出現了一道石溝,很多遊客都忽略了這個石溝的用心。像之前介紹的東西「螺螄牌樓」將「大水法」區隔出來一樣,這條石溝在百年前是一條人工小河,用以將「方外觀」區隔出來的。為什麽要將「方外觀」獨立出來呢?因為「方外觀」是一座穆斯林禮拜堂,是乾隆為了香妃特別興建的,因為穆斯林禮拜堂禁止非穆斯林信徒進入,所以用一條人工小河,用以將「方外觀」區隔出來的。
香妃當年做禮拜的「方外觀」
走過一座小石橋,就進入「方外觀」的內部了。原本「方外觀」也是一座西洋二層的建築物,觀中有二塊石碑,一塊刻有〝奧斯芒愛上帝、上帝愛奧斯芒〞另一塊〝阿利愛上帝、上帝愛阿利〞不知是用阿拉伯文還是漢文書寫?反正現在己不存在了。
「方外觀」正對面乾隆等候香妃的「五竹亭」原址
由於乾隆是穆斯林信徒,所以當香妃進入「方外觀」作禮拜時,乾隆只在「方外觀」的正對面的「五竹亭」中等候。(居然要萬乘之尊的天子在外等候!?可見香妃當年受竉的程度了) 「五竹亭」如今絲毫看出當年的痕跡,只有亭前的四個小池無聲的指引它的地方。史書上記載:「五竹亭」是用輕巧的〝西洋竹〞搭建出來的,共有五座,另外有四條遊廊將五座涼亭串聯起來的。雖是竹子搭建出來的,但卻用了大量的寶石、玉、翡翠裝飾起來。所以乾隆不使用「五竹亭」時,必須要用特製超大的罩子,把「五竹亭」給罩起來,以避免寶石的磨損…(夠奢華吧?)亭前的四個小池,中央二個當年是噴水池,另二個是荷花池…遙想當年在這清風送爽、流水潺潺、花香襲人的地方等待美人的歸來,也夠詩意的了…
「五竹亭」前荷花池遺跡
離開了「方外觀」走過一個小石橋和又一個小噴水池遺跡後,眼前又是一塊廢墟。這是一個超巨大的籠子遺跡,叫「養雀籠」。從1900年所保留下來的老照片可以看出,當年這個百鳥爭嗚的地方也是雕梁畫棟,宏偉異常,可惜如今只有碎石滿地,大陸人特有的聲調取代了鶯聲燕語……
離開「五竹亭」前往「養雀籠」路上的小石橋和小噴水池遺跡
「養雀籠」遺跡
1900年「養雀籠」的老照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