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世界傳說中,經典被收藏最完整的地方是海底龍宮!距離甘肅省武威縣西2公里 的『海藏寺』就是以此典故命名。
〝海藏煙柳〞牌樓
這個地方什麼時候始建寺廟?唉…已不可考了…大概是因為此地的一個奇特的自然現象,使得人們覺得這裏有神靈;所以在此建立廟宇。那是每天早上在現在的廟前,都會出現一團霧氣,聚而不散,令人驚異!古人稱為“海藏煙柳”或“日出寒煙”的奇景。每到日出時分,牌樓東側一縷青煙嫋嫋而上,盤旋繚繞于白楊、垂柳之間,縹縹緲緲,似有似無,給海藏古刹增添了一種神奇的氣氛。
海藏寺山門
比較可信的建寺時間,據後來發現一塊石牌上有“東晉明帝太甯中涼王張茂立古台”乙語,說明可能在晉代時這裏就有此寺了。明成化二十三年(1487年),大幅重修海藏寺至今已一千七百多年了。小弟初到此廟時,心中還真瞧不起這個破破爛爛的廟宇,沒想到這座連電燈都沒有的地方,是一座難得一見原汁原味的古廟呢!
海藏寺大雄寶殿
進入海藏寺前,有一座四柱三間三層的木構牌樓,寫著“海藏煙柳”四個大字。這個牌匾是清代康熙年代、振武將軍孫思克所題,行筆流暢,舒展圓潤,被列入中華名匾。整體建築古樸玲瓏,巧奪天工,有機會到此一遊時,別忘了好好欣賞一下。
海藏寺藏經閣
走進山門之後,有兩座莊嚴的大殿,裏面很暗,有心到此一遊的別忘了帶手電筒,大殿北為內院,海藏寺的重點〝靈均台〞就在這裏。不過內院中有一個別地遷來的「練丹爐」石雕,這是道教物品,放在佛教寺廟有點不倫不類…但是仍是難得一見之物!因為古人相信這種石雕「以造化為工、陰陽為炭、萬物為銅」換言之,它會吸取日月精華,總有一天在爐中會形成仙丹!(藏傳佛教中就真有佛像中形成圓球狀晶物,小弟曾親眼所見,不過很小要用放大鏡看)
〝 練丹爐〞石雕
〝靈均台〞是東晉十六國時期〝前涼王-張茂〞所建,台上有明代所建的〝天王殿〞和〝無量殿〞,據說唐三藏曾在這裏說法過。到清代時成為珍藏清代皇廷所賜明版藏經之處。殿前有一個〝藥泉井〞,也稱〝海心〞,傳說井水與西藏的布達拉宮的龍王潭相通。,人喝了之後頓覺心清氣爽,而且不鬧肚子,延年益壽,祛災除病。因此每逢藏曆節和端陽等傳統節日時,甘肅、青海等地的藏族同胞不辭辛苦,千里跋涉,專程來此取水敬獻神靈或醫療疾病,被視為〝神水〞。
〝靈均台〞
之所以會有如此信仰,其事跡是:元太宗窩闊台的次子-闊端,有一年,突然間得了濕疹,渾身泛紅,起無數大大小小的疙瘩,且是紅腫、潰爛、奇癢無比。延請了許多名醫診治,外敷內服了很多藥,也無濟於事。後來用海藏寺的井水塗抹與浸泡。消息不脛而走,廣為流傳之今。據地導遊說:這邊的井水比一般的水;比重來得比較重,好像 一升 重 十八克 左右。如果是真的那又是一奇!海藏寺最後一奇是冬季時,寺前的東湖結冰,可以在上面行走溜冰,而西湖湖水蕩漾,可以在上面划船行舟,造成一湖兩景的獨特景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