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華宮位於紫禁城的西北方,與御花園僅一牆之隔,也就是慈禧老佛爺所居住的「儲秀宮」北面。原本在明朝時這個區塊叫「乾西五所」;與紫禁城東路上的「東五所」對襯建造。而後在乾隆時將「西五所」中的三所改建成重華宮與漱芳齋,所以老宮人改稱為「北三所」
西元1727年,17歲的弘曆(未來的乾隆)奉雍正之令搬入「乾西二所」(當時尚未改建為重華宮)這個舉動等於宣告弘曆是未來的皇位繼承者!也就是在這裏弘曆迎娶了他的第一個正妻。弘曆即位為帝後,此處成為「潛邸」而改建成宮。首輔大臣、也是三朝元老張廷玉的馬屁拍得好!建議乾隆以「重華」二字命名新宮殿,意謂乾隆的德行像 古代聖 君-舜帝一般聖賢明智!乾隆當然欣然接受,而由張廷玉恭書「樂善堂」懸掛在重華宮前至今。
重華宮最出名的活動就是乾隆首創的「茶宴」舉行之地。宴上的茶是專門在重華宮中飲用的茶可非常的講究,首先煮茶的水是皇帝在隆冬時收集的「無根雪水」(沒落到地上的)然後茶葉是將松子、梅花、佛手三樣清雅材料所製成的「三清茶」,兩者合煮而成!而且所使用的器皿都是特為這個一年一次的盛宴所製;不會與其它宴席上混用!當然宴無好宴,因為皇帝席上會出題請大臣寫詩,而重華宮「茶宴」中的詩韻是出了名的難,要吃這個皇帝茶宴肚子裏沒貨可不敢吃。
第二個重華宮重要活動是「嘉平書福」(1)。每年的 十二月一日 ,清代皇帝例行至此,書寫〝福〞以為天下祈福。康熙皇為此特製的一支〝賜福蒼生〞筆,平時安放於專置的檀木匣中,只有今天才由皇帝取出恭書,第一幅懸掛在「乾清宮」外,其它的字分賜給有功大臣。得到的大臣視為莫大榮幸!乾隆時期有個王際華,為官三十一年生涯中得賜“福”字二十四幅,經他精心排列裱褙,掛在大堂正中,並將此堂自題為“二十四福堂”可見榮寵之一班。這支〝賜福蒼生〞筆代代相傳,至今仍存在紫禁城中。
提到新春貼福,一定把福貼倒,這是什麼原故呢?相傳有一年年終,慈禧跟前的大太監李蓮英,將光緒皇帝書寫的〝福〞字呈給老佛爺,但是心中可能在盤算什麼收賂的事吧,所以有點心不在焉地將〝福〞字面向自己的方向;也就是慈禧的反方向送到她面前。這在當時是「大不敬」之罪,可論死罪!說時遲那時快!李蓮英不愧是狡獪機巧之人,撲通”一聲跪下!拉開嗓門:“恭喜老佛爺,福——到——!”李蓮英巧妙地利用“到”和“倒”同音,把“福到”兩字拉腔拿調地說得又重又響。把慈禧說得又驚又喜!從此,李蓮英巧說“福到”一傳十、十傳百,從宮內傳到宮外,傳遍了京城和神州。老百姓為了討吉利,祈求來年福運,從傳說中受到啟發,索性將“福”字倒貼在大門正中,寓意“福到”。久而久之,便成了民間的習俗。
(1)嘉平是商代對12月的稱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