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天帶某一大姐去故宮博物館去看「大觀展」,發現故宮另一個主題展覽-「印璽」展,不覺又感到筆癢,不寫不快了!

皇帝信寶
秦王嬴政统一中國之後,將每人都可使用的「璽」收為帝王專用的名詞,並且將一個天下至寶、也就是嚇死人的有名之和氏壁,改製成傳世萬代的「傳國璽」!這一顆石頭從尚未出世開始就沾有人血,那是西元前689年前的某一天,一位斷了双腳的老人,他的哭声傳到了楚文王的耳中。原來是這個老人曾經在父親武王及厲王時代;二次進獻「璞」石(玉質仍被石材包裹的石頭,現代稱為A貨,在香港與中南半島很多,如果眼光夠準,轉手就有數十倍的利潤)但都以欺騙戲弄君王的名義,砍去左腳(厲王)與右腳(武王)。可是依然堅持頑石中藏有絕世美玉、其志向不改!(史上沒寫老人在厲王的什麼時候進獻?但中間隔了在位51年的楚武王,可見老人等了51年以上不只)楚文王深受感動,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剖開!喝!果是絕世美玉!文王將玉製成了一種敬天的禮器-「壁」,又因老人的擇善固持值得後人效法,而以他的名字卞和為名,而取名「和氏壁」以玆記念。

皇帝之寶
「和氏壁」靜靜在楚宮寶庫中,沾染了三百多年的灰塵…..再度見到陽光時,又惹來血光之災,那是中國三吋不爛之舌的始祖-張橫。他被人寃枉偷了這塊玉石,屈打沒有成招,當他滿身是血抬回家時,妻子苦勸不要再去「說官」,張橫幽默的伸出舌頭,要妻子看看還在不在?然後笑笑說:「只要這三吋之物沒被打爛,咱們就有富貴的一天」。不久蘇起以「合縱」學說引起秦國不安。張橫對以「連橫」學說配帶起秦國相印,奪去楚國漢中、黔中半壁江山之地,以報一箭之仇!這又是「和氏壁」惹得禍!
大清受命之寶
歷史上沒交代這塊石頭如何到了戰國時代的趙國,但是「和氏壁」所產生的「價值連城」與「完璧歸趙」的典故,相信各位耳熟能詳在此不再累述。咱們直接跳到西元前二二一年,秦王嬴政统一中國之後,將「璽」收為帝王專用的名詞,並且將一個天下至寶-之和氏壁,改製成準備傳世萬代的「傳國璽」!由當時權傾天下的宰相李斯手書:「受命於天、既壽永昌」銘刻其上,正式成為天子的信物,擁有此物者便可自號天子,從此這塊石頭簡直在血海中打滚。由秦開始,漢、王莽的新(王莽與姑母王太后爭奪玉璽時,摔掉了一角,成為往後辨別偽璽的重要依據)東漢、三國、喜歡「三國演義」小說的朋友,一定記得孫權的父親孫堅,在洛陽一口井中撿拾到一個玉璽,後來兒子孫策用來向袁術借兵三千,開創東吳的局面,那個玉璽就是和氏壁所製的「傳國璽」。時間再慢慢流還西晉、魏晉南北朝、隋、唐与武周、至到五代時,後唐廢帝李珂為契丹攻滅國家時,以此璽共同葬身火海,消失於歷史中,後來雖然有幾次秦璽復出,而舉海歡驣!但後來都是白高興一場…
天子之寶
其實小弟寫得太簡單了,這顆人類自己付予天命、沒有生命、沒有意識的石頭,所引發的五倫敗亡,在這塊「傳國璽」滲出的鮮血何止千萬!但是這塊頑石從沒說過一句話,表露出一個異象而引起人類間的殺伐,都是自己的意態,道家所謂的「識神」作祟!佛家說:「如身於荊天棘地,心不動則不傷」所謂的煩燥、憤怒等等負面情緒,其實自己讓自己產生,人之所以號稱「萬物之靈」就是因為人可以控制自己,包含情緒。每一個偉大的人,皆來自於控制的力量,與你共勉之。
皇帝尊親之寶